网站首页
网站首页
走进泰阳
关于泰阳
核心优势
人才招聘
保健食品
备案流程
注册流程
双无换证
批文转让
批文转让
服务领域
临床试验
特殊膳食
新食品原料
医疗器械
院内制剂
化妆品
新闻中心
法律法规
泰阳资讯
相关查询
进度查询
数据查询
原料查询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法律法规
泰阳资讯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中心
>
泰阳资讯
>
王鹤松、吴崇明:益生菌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亟待
更新时间:2021-07-26 14:43 点击次数:
王鹤松介绍,益生菌是经适量服用后,有益于其宿主健康的活的微生物。它对人或动物体内进行稳态调节,具有抑制有害菌增殖、促进营养物质吸收、代谢合成营养物质等功效。
1988年,我国开始对益生菌进行科学研究。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的益生菌产业开始起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保健意识的加强,益生菌的应用逐渐受到重视。
1994年,三株口服液问世,属于益生菌普通食品,当年销售额超过1亿元,第三年创造了销售额80亿元的神话。
1996年11月,原卫生部批准了我国第一批59种保健食品。其中,昂立一号口服液主要原料为乳酸杆菌及其代谢产物,保健功能为抗突变、改善肠道菌群失调、抗氧化、调节血脂;高博特盐水瓶生态口服液添加了LB9416乳杆菌,保健功能为抗突变、改善肠道菌群失调。食用国产益生菌在当时一度成为潮流。
1996年至今,以益生菌为主要原料的国产保健食品获批数量较少,共有130多款。王鹤松表示,与其他常见的注册类保健食品相比,益生菌类保健食品的管理法规、配套技术标准等处于更新迭代和逐渐健全的阶段,而且所需的申报资料和试验项目更多,这使得益生菌类保健食品的试验周期较长,申报难度较高。
目前,益生菌保健食品功能主要包括调节肠道菌群、增强免疫力、通便功能,主要剂型包括口服液、粉剂、胶囊和片剂。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副研究员吴崇明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介绍,用于食品的益生菌主要是两类乳酸菌群,即双歧杆菌群和乳杆菌群。此外,还包括链球菌群、酵母菌群等。迄今,益生菌已经成为跨越食品科学、医学、营养学、肠道健康科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等领域的研究热点。
《益生菌类保健食品申报与评审规定(试行)》表明,活菌类益生菌保健食品在其保质期内活菌数目每克不得少于106CFU。
我国对益生菌采取名单管理制度。2001年,我国发布了《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益生菌菌种名单》《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真菌菌种名单》;2010年和2011年,我国又分别发布了《可用于食品的菌种名单》《可用于婴幼儿食品的菌种名单》,并在之后以公告形式对名单进行了增补。
截至2020年6月,可用于食品的菌种名单共包括36个种或亚种;可用于婴幼儿食品的菌种名单包括10个种或亚种;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真菌菌种名单包括10个种或亚种;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真菌菌种名单包括10个真菌菌种。
王鹤松明确表示,只有益生菌保健食品才能声称被批准的功能,其他益生菌产品不能明确声称功能性。
记者通过市场调查了解到,益生菌产品主要分为益生菌普通食品、保健食品和原料三大类。目前,市场销售的益生菌补充剂超过200种,既有保健食品,也有普通食品,单品价格大多在100至300元之间,每次服用活性益生菌数量大多在50-100亿之间。
作为食品工业重要原料,益生菌菌种已广泛应用于乳制品、肉制品、调味料、发酵蔬菜等各类食品中。我国益生菌乳制品消费规模约占益生菌产品市场的78%,低温酸奶和活性乳酸菌饮料是益生菌乳产品中最主要的细分市场,大多数乳制品中含有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益生菌成为拓展乳制品差异化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活性乳酸菌饮品进入高速发展时期。2015至2019年,我国活性乳酸菌饮品市场规模从77.2亿元增长至148.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7.8%。预计未来5年,我国活性乳酸菌饮品市场规模将超过250亿元。
2019年,我国益生菌补充剂市场规模达到42.4亿元,同比增长18%。目前,益生菌补充剂约占益生菌市场的9%,尚处于起步阶段,市场消费主力人群为母婴群体,仍存在较大发展空间。
“我国益生菌原料主要依赖进口,核心技术被境外企业垄断。”王鹤松表示,在益生菌原料生产企业中,具有一定规模的国内企业极少,市场占有率很低,亟待加大科研投入,开发出更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高附加价值的菌种。
从消费角度看,消费者对益生菌的认知水平逐年上升。调查数据显示,在受访消费者中,有94.6%的人认为益生菌产品是健康食品,对益生菌食品有需求的消费者占到49.8%。
调查显示,虽然了解益生菌相关知识的消费者达到调查人群的七成,但经常购买益生菌产品的人群仅占19.9%,愿意消费更多益生菌产品的人群占40%。这说明消费者对益生菌具有较高的认知度,但要将消费意向转化为消费者实际购买行为,还需要产销企业共同努力。
吴崇明表示,人体过量补充益生菌可能会造成体内菌群失衡,继而导致肠胃不适,腹胀不消化或腹泻等情况均有可能发生。成人每天只需要补充一瓶100ml益生菌补充剂便可满足人体需要。
大多数益生菌属于乳酸菌中的双歧杆菌和乳杆菌,如嗜酸乳杆菌、动物双歧杆菌等,但并不是所有的乳酸菌都是益生菌,只有保健功效经过科学试验证明过的乳酸菌菌株才能称为益生菌。同时,益生菌也不一定属于乳酸菌,某些具有保健功效的酵母菌和芽孢杆菌也可能是益生菌,比如鲍氏酵母菌、凝结芽孢杆菌等。
医学研究表明,益生菌具有调节免疫、预防腹泻、改善便秘、减轻肠炎症状、改善过敏、有助于控制体重等功效。但是,受菌株特异性及个体差异性等因素的影响,益生菌的应用和推广还需要进一步的医学研究证据支撑。
人们长期食用益生菌产品会不会产生依赖性?对此,吴崇明解释说,经过严格科学评价的益生菌菌株对正常人是安全的,正常服用不会使人体产生依赖性。人体补充适量的益生菌将会与肠道菌群相互协助、互利共生。目前,没有任何医学研究证明长期食用益生菌会使肠道丧失自身繁殖有益菌的能力,或使人体产生依赖性。
益生菌的功效与剂量有关,摄入足够剂量的益生菌才能达到相应的效果,但不同的菌株发挥健康作用的剂量不同。对于同一益生菌菌株而言,在一定范围内,高剂量的效果优于低剂量,但也不是剂量越高越好。不同菌株的益生菌,发挥健康作用的剂量不同,因此不宜通过比较活菌数衡量功效优劣,应以临床证据为准。
“益生菌作为保健食品原料,必须含有一定数目的活菌。”吴崇明表示,益生菌经过胃酸、胆汁到达肠道,酸性较低的条件对益生菌具有极大破坏力,使得这些菌群在到达小肠或者结肠发挥作用之前大部分已死亡。因此,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益生菌的活性成为益生菌制剂研究的热点。
“不同益生菌菌株的作用存在差异,同一菌株对宿主的作用也存在个体差异。”吴崇明认为,为便于消费者合理选择,生产企业在产品信息中应准确标注菌株信息和适宜人群。消费者应根据菌株信息、所声称的功能及自身健康状况进行选择,必要时应征询营养学专家的意见。
吴崇明表示,死菌的代谢产物和细胞成分可能具有一定的健康益处,比如多糖、短链脂肪酸等物质都对人体健康有益。但医学研究表明,益生菌活菌效果明显优于相应的死菌。消费者在购买相关产品时应注意标签标示,如果标注“杀菌型”或者“经过灭活处理”等字样,则该产品不含有活菌,不属于益生菌产品。
上一篇:
保健食品批件(决定书)待领取信息2021年07月22日
下一篇:
4-α-糖基转移酶等9种食品添加剂新品种获批
>
咨询热线:
024-45864062
在线咨询:
664467608
招商咨询:
13066574737
批文咨询:
13066574737